省级重点、全日制职校,公办院校优质生源地
目前职业教育中的死循环是,在市场期望下用计划的方式随机游走。
产和教,从市场的角度看,是一对供需关系,产需要技能人才,教提供技能人才。
产大量需要什么人,或者什么产业岗位的薪资高了,教就会新开专业或者增加招生,产淘汰什么岗位,教也缩减什么专业;产对哪些岗位要求更新和提高了,教也随之改变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内容。
产促教、教助产,这是我们想要的良性循环。
但实际上目前的情况是,职业教育没能满足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要求。
政策发力越大,越说明这是个既重要又紧急的事。
怎么打破死循环?
第一,隔断。
当前遇到的产教问题,一个症状就是,用现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培养满足产业要求的技能人才来,而且已连续多年,这应该已经可以是一个触发隔断的条件了。
这个隔断,正是“三教”改革,就是要改变过去的教师、教法、教材,不能再用我们的老师教我们的方式来教现在的学生。
“三教”改革,相当于上世纪20年代福特的流水线革命,靠系统提高效率,靠系统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。
第二,让老师获得职业成功。
如果想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,首先要提高职业院校一线老师的社会认可度;要提高一线老师的认可度,首先在于要让一线老师有职业自信;要让一线老师有职业自信,首先在于让一线老师的职业发展有希望、能成功。
试想,如果一位老师不能获得职业自信和职场成功,从哪来底气去教育学生,否则成自欺欺人了。
第三,把时间花在学生身上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功到自然成,把时间花在哪里,哪里就会有回报。
把时间放在土地上,就会有好收成;把时间花在学生身上,才会有好成绩。
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盯升学率,学校和老师把时间花在学生身上,结果已经证明。
职业院校盯技能大赛,学校和指导老师把时间花在选手身上,结果已经证明。
最后的话
个人、家庭、企业、学校,都存在死循环。
世界上两种事,一种是正确的事,一种是简单的事。
警惕、识别、打破死循环,就属于正确的事。
职教改革的核心,是“三教”改革,因为“三教”改革能打破原来的死循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