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您访问陕西华山技师学院招生网!轨道交通、形象设计、计算机、烹饪、新能源汽车、幼师专业开始招生啦!

陕西华山技师学院

省级重点、全日制职校,公办院校优质生源地

招生咨询热线 029-83650088
疑问解答

疑问解答

全国招生热线 029-83650088
029-85216633
时间:早8点-晚22点
注:请提前预约好接待老师,门卫处登记才能进入...

尖优生培养的一些做法

发布日期:2024-03-12浏览次数:2735

一、认识尖子生

对于尖子生的培养,首先要改变我们认识上的一些误区:一是以为尖子生是天生的宝物,可望不可求,不是后天的努力所能培养的:二是以为尖子生很聪明,根本用不着老师去培养,或者说,培养起不了多大作用三是以为老师培养不出尖子生,如果去培养的话反而会影响尖子生的健康成长,不如不去培养的好。这样的话我们就从第一步走进了“尖子生是天生的”错误理念。

a24d3c7dfbc3b198372c6425900fb21.png

我们怎样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尖子生呢?那么如何改变现状,我们先从尖子生的成长因素和尖子生的特质来说起。

尖子生的成长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,需要我们早期发现并因势利导、提供宽松成长环境和氛围、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与爱好、培养他们的上进和挑战精神。

优秀学生的特质:有强烈的成就动机

有自觉的学习意识

有勤奋的学习态度

有坚韧的钻研精神

有敏捷的思维能力

有开朗阳光的心态

有健康的兴趣爱好

而在学习上的表现主要是各学科均衡且较为优秀,有一个特色的专长学科。预习习惯、自学习惯、作业习惯、反思习惯都很好。钻研精神、讨论态度、自信心态、抗压能力、记忆力、注意力、逻辑推理能力、思辨能力、表达能力、想象力都较强。

了解这些特征,我们再来分析分析如何才能成为尖子生?他们并非总是那么聪明,只是他们更会学习

二、尖子生培养的方法和路径

(一)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

补课最大的坏处是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,造成了对老师的过度依赖。不会看书,虽然上课能听懂,但是做题不会综合运用,不会自己总结,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,而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的能力到了高三非常重要,这也可能学生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

一位尖子生的家长这样说。我们老师的无意识使得学生失去思考的能力:(1) 过度讲解。

老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,降低学生思维能力。养成学生依赖和思维的“懒惰”造成学生解题能力下降。遇到试题时头脑中会自然搜索老师讲过的例题或者“模式”,其思维方式是回忆,而不是分 析。

(2)教学“三病”。

嘴快:急于纠正学生问题,容不得学生思考;心急:赶进度,容不得学生犯错;耳根硬: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、经验和习惯教学

然而,我们的学生更喜欢这两种课堂。一种是教师内容烂熟于心、讲课风趣活泼,善于联系生活实际,学生会因教师个人性格特点而喜欢课堂;一种是教师善于提出挑战性问题,组织学生陷入思辩之中,学生在“累脑子”后稍加启发,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,学生因此而喜欢课堂。

为了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建议老师用好以下方法:

(1)“空白"教学法。不随时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、思考;不居高临下地加以评判和否定;不急于纠正学生的某些知识性,思路性错误,只点不拨;让学生在查阅思考、探究中面临疑难和困惑;让他们在讨论争辩中自己去修正自己,在自我修正中提高。

(2)“三讲三不讲"教学法。对概念和规律要“先议后讲,不议不讲”;对典型的习题“先做后讲、不做不讲”;对课后的练习要“先批后讲、不批不讲”。

尖子生怎么培养?作为我们中学老师,应该有一种观念,有一种信念,把着眼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。

比如,自学能力、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、与他人合作的能力、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能力,以及充分发表学术观点的能力,对于高中学生都格外重要。

所以,应该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、积极思维的空间、开展活动的空间和充分表现的空间。

(二)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和能力首先,一定要学生自己归纳,尽力用自己的学识角度去解释延伸,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罗列,自己动手归纳的过程就是逐渐形成体会的过程,

其次,一定要注意“输出”,深度学习是提高成绩,获得能力的最为主要的手段之一,而深度学习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注重新旧知识融合,转化为自己的知识,

最后,一定要经常性归纳。归纳也不是只做一次,要经常反复归纳,这是复习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。

积极采用“三先三后两小结”学习法。三先三后"就是:

先预学后上课;先思考后回答;先练习后总结;

“两小结”是每周利用双休日对一周所学内容进行清理;每学完一个单元作一次书面整理小结,做到堂堂清、课课清、段段清。三、对尖子生进行有效的“刻意训练

刻意训练"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,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,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。

教学中常存在的现象:老师自认为向学生教了、讲了,也做了,但是学生还不会,做不对,做不好

为什么?关键在掌握,真正的掌握是听得懂、会做题、能做对、做得好

心理学家研究发现: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,既不是天赋,也不是经验,而是“刻意训练”的程度,我们始终坚信顶尖高手都是“练出来”的,

(一)如何进行有效的刻意训练

有效刻意训练三要素:挑战自己(走出自己舒适区)、刻意设计练习的内容(高度针对性)、依据方法不断重复练习(强度+持续时间)有效刻意训练的五步骤第一步,观察模仿“言传”与“身教”一教师讲解、演绎、示范;

第二步,分解练习,有效进步的关键,在于找到一系列难度递进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,并重复训练

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,但是又有能力通过学习掌握的。便于学生对技能知识的理解;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--简单、可复制。

第三步,完整试做

第四步,反馈纠正

看不到反馈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;在某种程度上,刻意练习是以纠错为中心的练习,有练必批,有批必改。考试后及时反馈--当堂训练反聩效果好。

第五步、刻意的专项练习并有意义重复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,就在于对专项能力重复性训练的程度。

在实战中,我们是用到所有的能力来完成一项任务。刻意练习,则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少数能力。而单纯的实战其实并不能持续地提高一个人的能力。

(二)“一对一"的辅导

1、建立尖子生个人档案

对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了个人跟踪管理档案,记录他们学习、生活、家庭、心理、个性特点,以及每次考试成绩。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、心理变化、成绩的变化,及时激励,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。

特别每次考试的分析和存档保留,组织尖子生分析成功之处和不足,总结经验教训,调整学习方法,积极投入学习。

2、对尖子生定期“会诊

各学科老师(家长)交流情况;全面分析学生优缺点(心理、思想等);制定出“强科更强、弱科不弱"策略;适时调整各学科学习节奏和策略。

3、狠抓细节,找到“增分点”重在平时,重在细节,重在积累。

强化“多拿一分、多对一题”意识,从多拿1分做起,历次考试试卷对比分析深挖问题背后的原因。对优生的解题答案的多角度分析。最不该丢的“5-10分"是最有希望获得的,找出来很有必要。

4、尖子生的培养途径:让尖子生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、让尖子生有夜草”可吃、把尖子生送进“集训营”。

5、做一个爱学生,学生爱的老师从“喜欢学科教师”到“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”;情感关系与情感体验会影响认知过程的效果;民主平等、和谐融洽,能极大调动学习积极性。